澳门新葡萄新京6663(中国)官方网站-2024 European Cup

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朝夕调养生息,静待花开鸟栖
时间:2019-11-18 1047

武汉临空港再添人居自然生态名片

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 

朝夕调养生息, 静待花开鸟栖


编辑:东西湖区人民政府 | 作者:陈桵 郭淞冰 |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18日

 

持续建设中的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记者徐一帆  摄 

建设湿地任务繁重

6公里绿道修了6个月

      2014年12月,杜公湖湿地公园获批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是湖北省首批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的试点之一。从隔断承包的鱼塘,到国家级生态湿地,杜公湖需要完成水体修复、生态重建、园区建设,以及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虎纹蛙、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小鸦鹃、世界极危珍稀水鸟青头潜鸭的栖息繁衍等多项艰巨任务。

      5年间,杜公湖是如何脱胎换骨的?从2016年底,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着手规划建设,2017年确定规划预案,方案经过多轮修改、调整,2018年10月,杜公湖湿地公园正式启动建设。

      “当时接到通知说,2019年10月左右专家组就要来验收,留给我们建设的时间非常紧迫了。”2019年春节一结束,夏汉友调任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负责人,现场督办工程建设进度。

      对照验收标准,公园建设要完成宣教、水体、泊岸、档案整理等7个大类的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园区建设只能多项同步进行,一边修绿道、一边建馆。”夏汉友说,其中,建设难度最大的是一期6公里绿道,足足用了半年。

      “因为水体治理第一步要清淤,园区道路都是回填土方。为了保证道路质量,我们只能填一段、压一段。”夏汉友拿起纸笔,画了个简单的示意图,“喏,这一片是湖,中间规划修一段绿道,满载的渣土车先倒车进场,卸载,然后利用自重压实路面,再开出来。水塘大约两三米深,6公里绿道,都是这样一段、一段填压出来的。”



杜公湖边的栈道上标有四角菱、鱼藻等植物的科普展板。记者徐一帆 摄

      夏汉友说,他们根据验收要求,倒排施工进度表,每周召开监理例会,确定项目进度,“歇人不歇设备,完不成进度要进行处罚。”而园区建设正是4到10月份,横跨整个夏天。

      江城夏天热火朝天,杜公湖湿地公园建设现场也是一片热火朝天,停车场、农耕馆、绿道铺设、水环境治理,同步进行。“今年武汉的夏天特别热,顶着太阳走几步,身上的衣服都汗湿了,更别提施工人员。”夏汉友说,正是靠着这支扎实的建设队伍,双方共同努力,才完成了公园建设,不仅没有缺项,还得到专家组的夸赞。

      “验收当天,我们以为1个半小时足够了,没想到专家对我们的科普馆、水治理看得特别仔细,在现场多停留了1个小时。”夏汉友说,整个公园的建设、验收,离不开档案馆、气象局、柏泉街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原来,我以为公园只要修得漂亮、有人来就行,通过专家指导,才意识到,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更重要。

治水如治病,修复如养生

最美的杜公湖应在明年4月

    “去年11月,第一次看现场,水都是臭的。”在武汉有过多个水环境治理经验的澳门新葡萄新京6663有限公司治理团队在看过现场后,得出两个结论:第一,这水得治,第二,能治好。

    今年4月,清涟治理团队进场。根据半个月左右的摸底排查,团队找到了杜公湖湿地公园的病因——水体遭到内外源污染,水环境多样性缺失,不具备自净能力。

    2个月后,团队根据“病因”拿出了“药方”。清涟公司技术总工王蕾介绍了湿地公园采用的多塘修复模式。“第一步,把鱼塘的养殖废水排干,底泥清理干净,然后,依照地形地势修建溢流坝和暗管,引入地表净水,再来调配、投放动植物,打造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生态闭环,同时长期监测水质和水生态,不断微调。”

    清涟公司总经理朱杰远把治水比喻成治病,修复水生态比喻成调养身体,“找准病灶,下对药方,细心调养,这和人生病是一样的。”

    王蕾说,所谓“死水”“活水”,并不按照水是否流动来划分,而是要看水体是否具有自净能力,“之前这里是鱼塘,底泥厚,水体之间互相不联通,死水一潭,水生物几乎没有,景观效果非常差。”

    而今,站在湿地公园科普馆旁的亲水平台上,与主湖联通的水体清澈见底,苦菜、黑藻等沉水植物随波逐流,虽然是深秋,依然能看到盛开的莲花。“目前,5个鱼塘修复的水质已经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根据我们自测和第三方检测的数据,目前属于地表水三类。水青草绿,动植物健康生长,进而实现自然的物种优化、演替,修复的效果就达到了。”王蕾说。

    “环境治理首先要敬畏自然。”朱杰远介绍说,杜公湖湿地公园的水环境修复工程不是“再造生物链”,而是遵循自然,提供适宜动植物生活的环境,在不断的观测中进行微调。

    “主要使用本地品种,因地制宜。前期大概一个礼拜观测一次,中期10天观测一次,根据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调整、补充。”朱杰远把微调的过程比喻成“中医调养身体”。“三分药、七分养。中医常用药材就那么二三十种,可是有经验的老中医能通过调整用量,调养不同的人。”他说,杜公湖的观测调整需要经历一个春、夏、秋、冬的轮回,“明年4月,杜公湖的水生态应该是最好的状态。

优先保护原生的动植物

珍稀湿地资源呼应田园生态

       杜公湖湿地公园目前正在重点建设湿地植物观赏园、科普宣教长廊、科研检测中心及游客中心,将集生态保护、观光游览、科普教育、商务休闲、文化娱乐与雨水调蓄于一体,通过实施原生境保护、退化湿地恢复、重点生态工程、打造湿地景观、弘扬湿地文化、开展生态旅游等具体措施,把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全国河流湿地保护与恢复的示范区和全国知名的湿地生态旅游景点,成为东西湖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响亮名片,为武汉市民打造一个接触自然、欣赏湿地、休闲放松的绝佳胜地。

 

   斑嘴鸭

    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根据其生态特点与周边环境特色设计而成。其东岸动植物品种多,生态系统完善,将按低密度施工,尽可能保留原生动植物;西岸临近居民区与交通要道,将规划绿道,联通建造循环水系统,建成当地居民观察鸟类、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黑翅长脚鹬

     杜公湖紧邻府河,据调查,区域内拥有鸟类128种,尤其是具有观赏价值的白琵鹭、野鸭、大雁、天鹅等。其景观优美,主要有湖泊湿地景观,自然条件由水体、绿带、涵养林和农田为主,具有打造一片都市中的天籁、让市民体会静谧和观鸟的先天优势。

     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介绍说,从2016年起观鸟协会就在杜公湖开展了鸟类监测,2018年受杜公湖湿地公园委托进行了连续12个月的监测。其中,春季鸟类数量最多,达到69种;冬季则有61种鸟在此越冬。他认为,杜公湖作为府河湿地的附近水域,其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为珍稀动植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环境,也为府河流域生态多样性做出贡献,吸引众多观鸟爱好者在此多次拍摄作品。

 

 银喉长尾山雀

    他建议,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不仅可作为推广湿地生态知识和普及环境教育的生态课堂,更是爱鸟护鸟的动物保护基地。围绕周围大面积的湿地景观,尤其是柏泉西湖片区农田水网保存较好,加以改造,建设成完整的湿地水网“湖、滩、荡、堤、圩、岛”的肌理格局,满足都市人回归田园水乡、追寻儿时记忆的梦想,形成水、林、田、村相融相依的风貌特征。

    “维护生态多样性是湿地公园建设的初衷,我们将始终坚持保护优先。后期我们将继续和湖北大学团队合作进行生物监测。”区城乡建设局园林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当前建设的重点,是完善科研教育、生物保护等功能,同时为远期的景点建设留白,预留出商业发展空间,逐步推进建设。

  “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将为武汉‘百湖之市’增添一张新名片。”柏泉街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杜公湖湖面广,原生态环境好。作为湿地公园,我们也将秉承保护优先的施工原则,建设这片观鸟、护鸟的栖息地。”

  杜公湖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好、破坏少,是极佳的生态体验区。同时,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建设可以提升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与柏泉的生态田园旅游发展战略相呼应。